黄克诚的沉着稳重与韬略,与洪学智的勇猛果敢与奋战精神,在苏北地区对抗“扫荡”的斗争中,巧妙地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格局。面对强大的敌人,洪学智大胆提出了“利用滩涂芦苇周旋”的策略,黄克诚在深思熟虑后采纳了他的建议;在火攻八滩的紧要关头,洪学智亲自指挥特务营英勇杀敌,展现了他作为铁血战士的英勇本色。从彼此信任到默契配合,他们共同编织了一段“智计与勇气”交织的战场传奇。
黄克诚与洪学智的深厚合作,起源于那在苏北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。
1941年7月,在苏北地区即将迎来反“扫荡”行动的关键时刻,黄克诚与洪学智仅在新四军军部有过一次短暂的相聚。尽管未能进行深入的沟通,但黄克诚在面临强敌压境时表现出的从容不迫,不禁让洪学智心生敬意。至1942年12月,盐阜军区更名为盐阜军分区,并被划归新四军第3师第8旅管理,洪学智便率领原盐阜军区司令部部分人员前往第3师机关,接受新的职务安排。洪学智的到来让黄克诚感到格外高兴,特地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。此后,洪学智被任命为第3师参谋长,直接在黄克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。自那时起,伴随着新的战斗任务接连而至,两人之间的革命情谊也越发深厚。
黄洪并肩作战,随即遭遇了新一轮的反“扫荡”挑战。在这场愈发激烈的斗争中,黄克诚对洪学智的信任与日俱增。面对3师师部被敌军重重包围的困境,黄克诚起初的构想是向山东方向靠拢,意图寻求原23团的支援。但洪学智凭借在盐阜地区成功指挥抗大五分校首次反“扫荡”的丰富经验,建议放弃北上计划,转而利用沿海滩涂的芦苇荡和错综复杂的沟壑,在敌军包围圈内实施分散、隐蔽且灵活的转移。如此一来,可在内部形成对外的对抗态势,与敌军展开周旋。
在战场指挥中,黄克诚以其深思熟虑的战术思维和周密的作战计划而著称,以其稳健的作风赢得了广泛赞誉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洪学智展现出了卓越的机智与果敢,行动快捷,雷厉风行。两位将领的搭配,恰好实现了优势互补,共同构筑了一幅精妙绝伦的指挥画卷。
黄克诚问道:“你能保证万无一失吗?”洪学智答道:“若您期待我提供百分之百的把握,那或许有些困难。然而,我觉得我们前往盐东海边的行动,我们的行动余地较为宽广,师部遭受重创的风险相对较低。”黄克诚边听边陷入沉思,随后,洪学智详细阐述了他对对抗敌人的策略。
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黄克诚采纳了洪学智的提议,迅速上报军部并获得了批准。紧接着,他与洪学智携手,带领直属部队及地方党政机构,一同迁往盐东地区。
1941年的金秋时节,苏北战场的反“扫荡”斗争取得重大胜利。新四军3师把握住敌我形势的变化,果敢出击,连克敌据点,击败了顽固的敌人,赢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。黄克诚将军常以“铁匠”之喻赞洪学智,因其擅长捕捉战机的瞬息万变,对战斗充满热情。
剩余49%未读最低0.80元/天订阅作者, 解锁全文
上海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