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国铝业协会在10月14日向特朗普政府提出建议,要求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立即禁止向北美以外地区出口废旧铝罐。 该协会表示,美国每年消耗500万至600万吨铝废料,同时却出口超过200万吨。
协会在声明中特别强调,这些废旧铝罐大部分流向中国进行加工,然后作为成品运回美国。 他们担忧,随着美国汽车、飞机等关键领域对铝的需求不断增长,这种出口行为可能影响美国本土产业供应。
美国铝业每年面临约400万吨原铝的供应缺口,而实现自给自足需要多年时间、数十亿美元以及大量廉价能源的投入。 正是这一巨大缺口,让协会感到焦虑,进而提出禁止出口废铝的建议。
然而这一提议与特朗普政府今年的关税政策形成了矛盾。 今年6月,特朗普下令对运往美国的铝金属征收50%的关税。 这一政策导致美国国外铝金属进口成本大增,而美国国内铝金属供应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。
8月,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宣布提高400多种钢铝衍生产品的关税,年进口额达2400亿美元。这些政策叠加,使美国铝产业面临国外铝材进不来或价格昂贵,国内铝材不够用却还在出口的“奇葩”局面。
针对美方的动向,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10月15日向俄新社表示,中国已做好与美国爆发贸易战的准备,但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。这一表态延续了中方一贯的贸易战立场,但措辞顺序的微妙变化引发关注。
与之前“谈,大门敞开;打,奉陪到底”的表述不同,现在的顺序变为“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”。 这一调整表明中方在战术上已做好进一步对抗的准备,展现出更坚定的应对姿态。
中方底气部分来源于中国对美国铝废品的依赖度较低。 2024年,中国从美国进口12.47万吨铝废品,仅排名第六。 相比之下,中国全年进口178.15万吨铝废品,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于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日本、英国和欧盟。
中国再生铝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,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。 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的5%,成为减碳核心路径,中国在这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能优势。
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铝废品,对中国来说影响有限。 中国铝业早已布局多元化供应渠道,加上国内再生铝产业的快速发展,美国此举难以对中国铝产业形成实质性制约。
美国铝业协会的提议暴露了美国铝产业的结构性矛盾。 美国每年消耗500万至600万吨铝废料,但同时有近一半的废铝用于出口。 这种“一方面供应不足,另一方面大量出口”的局面凸显了美国铝产业链的不平衡。
美国铝业每年面临约400万吨的原铝供应缺口,但实现自给自足面临重重困难。 美国铝业公司表示,即使把所有闲置的冶炼产能都重新启动,缺口仍高达360万吨。 这说明问题根源在于本土产能不足。
美国电解铝平均成本为2800美元/吨,较加拿大的2100美元/吨和中东地区的1900美元/吨高出30%至40%。 高昂的生产成本削弱了美国铝业的国际竞争力,使其难以弥补供应缺口。
特朗普政府今年6月对进口铝征收50%关税的政策本意为保护本土产业,却产生了反效果。 美国每年使用的原铝约有三分之二来自加拿大,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反而切断了美国本土企业的重要供应渠道。
美国铝业公司透露,对加拿大铝征收的关税导致他们第二季度损失约9000万美元。 这种“保护性”关税反而伤害了本土企业,体现了美国铝产业政策的内部矛盾。
中美之间的废铝贸易早有渊源。 在2018年中国对“洋垃圾”实施进口禁令前,中国一直是美国废铝的主要买家。2017年,中国购买了美国55%的废铝,当时美国每天回收的固体生活垃圾中约三分之一运往中国。
中国政策转变后,全球废铝贸易流向发生重大变化。 美国废铝出口被迫寻找新市场,东南亚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替代目的地。 但这种转移并不顺利,其他国家的加工能力和成本效率难以与中国相比。
2024年,中国铝材出口至220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美国已从中国最大的铝材出口目的国退至第六位,占比仅为3.8%。 这表明中国铝产品出口市场已呈现多元化格局,对单一市场依赖度大幅降低。
全球铝产业链正在重塑。 中国铝企业通过马来西亚、泰国等第三国中转,规避高关税。 例如有江苏铝箔企业通过越南基地加工,产品经泰国转运至印度,成功降低35%成本。
美国对进口铝产品征收25%关税的政策已影响到全球供应链。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原铝供应国,占美国进口量的58%,但其免税地位被完全撤销,这将进一步扰乱全球铝贸易流动。
美国铝业协会的提议是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延续。 从今年6月提高铝金属关税,到8月扩大钢铝衍生产品关税范围,再到现在的废铝禁呼吁,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进出口来保护本土产业。
然而,这种保护主义政策代价高昂。 彼得森研究所测算显示,美国对进口铝产品征收25%的关税将导致美国通胀率额外增长0.6%,2025年GDP增速将放缓0.3%。 这些成本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。
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警告称,铝密集型产业可能因关税政策外流,预计损失就业岗位23万个,远超铝行业可能新增的1.2万个岗位。 这种就业损失与产业保护初衷形成鲜明对比。
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铝关税政策已证明贸易保护难以逆转产业衰退。 当时美国铝净进口占比从56.3%降至39.8%,但本土铝产能复苏有限,仍无法满足国内年需求430万吨。
当前美国下游制造业已面临成本压力。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,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铝材成本增长8%至12%,航空航天业综合成本增幅为15%至20%,食品包装业成本增长10%至15%。 新一轮更高关税将使情况进一步恶化。
美国铝业协会的提议背后,是美国国内铝产业面临的长期结构性困境。一边是每年400万吨的原铝供应缺口,另一边是近一半废铝用于出口的矛盾现实。
铝罐背后的大国博弈,揭示的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深层竞争。 从稀土到废铝,中美竞争正从高端技术延伸至循环经济领域。
上海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